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幼儿

沿“一带一路”铺展中国金融画卷

2015-06-28 18:17编辑:采集侠人气:


原标题:沿“一带一路”铺展中国金融画卷

  6月27日,“2015陆家嘴论坛”举办“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分论坛,与会嘉宾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国际金融合作等话题畅所欲言。目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货币,第五大国际支付的货币,第六大交易货币和第七大储备货币。

  6月27日,上海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2015陆家嘴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表示,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

  “2015陆家嘴论坛”有价值的内容不少,图为6月27日,与会人员在认真记录会议内容。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6月27日,“2015陆家嘴论坛”举办的“加快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分论坛吸引了各方听众。

  自提出之日起,“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便引发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2015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与会金融机构代表、企业界代表和投资机构嘉宾纷纷就如何积极推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与沿线沿路企业同行、金融机构合作,如何前瞻性地防范风险展开热烈的讨论。

  多边金融合作推进“一带一路”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助理李健表示,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到2020年,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仅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规划就需要3000亿至5000亿元人民币,弥补这一缺口,就必须建立适宜的金融合作安排,动员沿线、沿路各国参与,拉动各国政府、金融机构、私人资本投入其中。国际金融合作对“一带一路”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年多来,我国政府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新的金融合作平台。

  李健认为,这些投融资平台顺应了开放、融合的金融合作大趋势,创新了合作思路和融资方式,是对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资本运作新模式的探索,有利于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利用商业资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促进项目及早落地开工。

  中投公司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李克平同样认为,建立多边金融合作机制非常必要。他表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立,既为解决新兴市场基础设施投资建立了一种多边融资机制,也为更好地解决后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机会确实非常大,合作空间也非常广阔。”丝路基金是专门为“一带一路”设立的中长期回报的股权投资基金,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表示,希望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携手合作、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抗风险的合力作用,实现资本效益最大化。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阶段开展合作,共同为项目投资提供多元化的资金保障。

  投入新市场需要新思维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金融投资机构和企业提供了一场盛宴。但是,参加这场盛宴的机构们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以往在国内市场的成功逻辑是否能够在陌生的地方再次应验呢?

  “投资并非一场婚礼,更像是一场婚姻,婚礼的精彩并不意味着婚后生活的如意。”李克平提醒投资机构,要克服一些幼稚的行为方式,比如在对外投资中,投资机构对签约规模、一次性投入过度关注,但对长期运营管理、投资目的和回报的实现设想过于简单化;比如在投资分析判断过程中,过多使用宏观逻辑进行决策,但对具体项目的分析却过于潦草。

  金琦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对外投资分析中,应该形成对接思维、产业链思维和资本思维。她表示,“一带一路”资本思维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互动性,需要我们形成对接的思维,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优势互补;金融机构应该通过多种投融资的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可以发挥中国资本与中国经验、高端技术和装备优势的组合作用,同时将国际领先技术引进来,在带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实现与相关国家的技术、管理、文化和市场的相互交融、相互合作和互利共赢。

  对于产业链思维,金琦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对外开放都是以加工贸易出口带动为主,处于产业链条中后端。近年来,企业“走出去”也是多以工程承包为主,管理运营不太多。债务融资比较多,股权投资比较少。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金融机构要支持企业实现海外投资由单纯的工程承包为主,向以BOT(建设经营和移交的模式)为主转型。“走出去”的激励机制要由项目自身效益驱动向拓展产业链的方式转型,通过装备“走出去”和产能的合作,带动产业资源整合、技术升级换代,从而提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跨境合作能力,重塑竞争优势,实现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升级。

  对于资本思维,金琦表示,资本“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我们形成一种资本思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以资本“走出去”带动优质产业和装备技术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对外开放更高的层次。中国是全球储蓄水平最高的国家,企业“走出去”可以充分借力我国资金优势,进行合理融资规划。运用资本思维,就是要以资本“走出去”助推企业“走出去”,通过创新投融资支持的方式,综合运用股权、债权、基金、信贷、信保及本币和外币等多种融资方式和多币种的融资组合,加速资金循环和实现投资效率的提升。

  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会已经在向投资者们招手,但久经沙场的对外投资金融机构的老将们,却无一例外地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防范。

  “有明确的商业目标,要有对投资标的的长期跟踪和研究,要有充分的尽职调查,需要有尽可能充分完备的法律合同保障,需要有详细的投资后管理运营方案,需要有明确的价值增值计划。”李克平同时提示投资者,在对外合作投资中,要有真正互利双赢的构造和实现方式。没有真正互利双赢的安排,就不可能在东道国长期存在、长期发展,更不可能壮大。

#p#分页标题#e#

  李健也提醒投资机构,要注意“一带一路”沿线主要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别风险和项目风险较突出。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差异比较大,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大型的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大多具有建设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

  金琦表示,投资机构需要积极探索构建投资的风险防控机制。首先,要有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让投资机构和企业共担风险,支持企业“走出去”,就要以企业作为投资和运营的主体,建立起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治理结构。特别是要明确项目投资以后,出资各方的经营管理责任,确保实现投资效益。与此同时,还要设计合理的风险缓释和补偿机制。在开展项目评估、筛选和尽职调查时要全面地梳理各种风险,投资方案中也要充分地设计风险的缓释和补偿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充分利用主权担保、资产抵押和各类保险机制,尽量全面地覆盖风险。

  作为以股权投资为主的金融机构,做出决策时必须同时设计好退出机制,对于商业性较强的项目可以上市以后退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类中长期的项目,可以选择在项目建成并且运营以后,通过政府转让、向企业主体回购、公开上市、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并且实现合理的收益回报。(经济日报记者 刘溟)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