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资讯

潘长发:催生台湾第一座抗战纪念碑(1)

2015-06-28 22:37编辑:采集侠人气:


url:,id:0

○周其庆

在世界各地纷纷纪念二战胜利和我国准备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不禁想起催生台湾第一座抗战胜利纪念碑的人——潘长发。

潘长发先生是原六安县城关田家拐人。1943年17岁时参加青年军远赴缅甸。抗战胜利后,在台湾考入师范大学,毕业后担任高雄市中学教师。1997年5月,潘先生应邀回到故乡参加全国皋陶文化研讨会,送给大会一副对联:“弘扬皋陶文化,重振六国雄风”;送我一本《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专辑》(注),并陆续向我讲述了他在台湾倡议、策划、催生纪念碑的经过。

他在任教时,看到一篇文章,说七七抗战,牺牲惨烈,值得建碑纪念,顿时唤起他的记忆:1938年8月,日寇进犯六安,一路奸淫烧杀,罄竹难书。仅在淠河东岸北二十铺,就有40多个未及逃走的农民惨遭杀害,其中被活活剥皮一人、挖心一人;参军后,更是见证了扬威异域的入缅之战:救出被围困之英军七千人,及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五百人;歼灭日军四万八千余人,收复失地,打通中缅印交通线……而我方亦付出沉重代价:戴安澜等四位将军及三万多官兵壮烈阵亡。他痛感:“漫长而艰辛的八年抗战,使三千万个家庭破碎,一亿以上同胞流离失所,敌人铁蹄过处,哀鸿遍野,庐舍成墟,这是中国人民所遭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大灾难与屈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永远的痛!可是国人不能痛定思痛,乐以忘忧,对惨痛之抗战历史,渐次淡忘。”痛责自己如不能为先烈做点事,枉为抗战老兵!于是立即到立法院陈情,要求建碑纪念,但是仅有个别人支持,绝大多数人反应出奇冷淡,根本无法在立法院获得通过。

这不啻当头一瓢冷水!然而,这不仅未能浇熄他的满腔热血,反而激发他的万丈怒火:“八年抗战、喋血山河”,“牺牲惨烈,旷古绝今”,绝不能忘!还有令他恼恨的是:日本某些阁员“一再否认其侵略事实,一再刺伤我中国军民之尊严与旧创”,说什么“南京大屠杀是杜撰的”,“慰安妇是看在高收入的份上自动下海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不禁拍案而起:为什么欧洲各国都在举行盛大纪念活动,只有受害最深最惨痛的我们,却默默承受这空前的伤痛?某些人熟视无睹,对建碑冷淡,岂不为虎作伥,助长“军国主义之复活”?为此,他为中国青年军协会高雄联络处撰写了《抗议日本否认侵华战争新闻稿》,参与抗战退伍老兵向日本交流协会递交抗议书。他在退休后,一面以武训精神在民间奔走呼吁,一面向台湾当局恳请。可是,高层对于“升斗小民陈请相应不理”;对于日本人的谬论“沉默不语,噤若寒蝉。”他的心在滴血!他没有退缩,更加坚定“民族仇恨可以宽恕,但历史不可忘记”的主见,更加坚定“以怀德感恩心情,追思先烈先贤之慷慨捐躯,并用以鉴古烁今警示后人,寻回国家尊严”的决心,去各处化缘,为建碑募集资金。同他一道来参加皋陶研讨会的作家洪丽玉说,潘老师的精神极为感人,退休后已近古稀,尚一心要了却建碑心愿。往往头顶烈日、风餐露宿、不辞辛劳。我们都极为感动,自发地帮着呼吁恳请。

这期间,潘先生读到“衡山一页悲壮史实”使他热血贲张。原来,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虽在毒气、飞机攻击下落幕,但孤悬城北的有一个营驻守的高地仍然屹立无恙。日军调来重炮猛轰三日,数次突破阵地,均经近战肉搏恢复。第四天,阵地突然沉寂,日军武木联队长派人查看,该营战存者大部集中于竹林自戕而壮烈殉国!巨大的竹竿上有鲜血、有刻字。武木亲临现场,他的父亲是位汉学家,故而幼时读过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只见竹竿上刻写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中国不会亡!奋起吧,中国人!

永别了,父母亲!孩儿不孝!

我死则国生!中国人宁死不屈!

武木深为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震撼!沉默许久作出决定:好好安葬这132具烈士遗体并予立碑;将所有刻字的巨竹锯下,整理装箱运回日本作研究之用;最后还决定:退出这场不义战争,托病回国,继承父志,研究汉学,以至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更有深层认识。因此,经常在各大报撰文,指出侵华战争是一项绝大错误,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人是不可能的。中日两国应相互推诚合作,共创东亚之和平繁荣,今后千万不可再启战端……

1964年8月15日,武木先生带着两大箱竹简——史学家称之为“竹林书简”,到台北中山堂展览,轰动一时。潘先生读着、想着,老泪盈眶、泣血锥心:“究竟还有多少人在关心这些历史伤痛?历史不能重演,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不可或忘。”他仰天疾呼:“当年参观书简展的市民们,可别忘了五十年前为了捍卫国家热爱乡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先贤们!”

潘先生的壮行义举,感动了上帝——凤山市各界人士签名响应,市长林龙瑞鼎力支持,终于在1995年9月4日破土动工,兴建了四面各七个阶梯、高七尺成锥形的纪念碑,正面刻有“七七抗战胜利纪念碑”九个大字。同年10月25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许多市民和曾参加抗战的退役老兵共襄盛举。

2

1

[责任编辑:yfs001]


  •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